引言
17 岁的高中生小颜最近总被身体的 “怪毛病” 折磨:课堂上突然胸闷心慌,喘不上气时只能趴在桌上;考试前会莫名头痛胃痛,手心冒出冷汗,甚至有几次在操场跑步时差点晕倒。半年来,这些不适几乎每天都找上门,晚上辗转难眠,白天精神恍惚,成绩也跟着下滑。
患者主诉
为了确保患者隐私安全,案例背景做了修改 家人带着小颜跑遍了医院的内科、神经科,心电图、胃镜、脑部 CT 做了个遍,检查结果却全是 “未见异常”。医生说 “没病”,可身体的痛苦却真实存在,小颜渐渐变得焦虑敏感,总担心自己得了 “查不出来的重病”。在朋友推荐下,家人带着她来到我院,找到了谭剑辉主任。 谭主任仔细听完小颜的描述,注意到她的症状总在考试、家长会等压力场景下加重,结合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结果 —— 大脑情绪调节区域活动异常,最终诊断为躯体症状障碍。“这些身体不适其实是心理压力的‘信号’,就像心里的焦虑找不到出口,便通过身体的疼痛来表达。” 谭主任的解释让小颜和家人恍然大悟。 治疗方案 针对小颜的情况,谭主任制定了综合康复方案:短期药物帮助缓解躯体不适和焦虑情绪,为心理治疗铺路;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中,咨询师引导她学习压力管理技巧,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应对突发的胸闷心慌;同时调整生活方式,规定每晚 11 点前入睡,睡前远离手机,周末增加散步、瑜伽等轻运动。 治疗初期,小颜仍会偶尔出现头痛,但她学着用咨询师教的 “5-4-3-2-1 感官着陆法” 缓解:说出 5 个看到的物体、4 种听到的声音…… 注意力从身体不适转移到当下,心慌感渐渐平息。家人也配合调整,不再过度关注她的症状,而是陪她聊学校趣事、一起做饭,家里的氛围轻松了许多。 治疗后 两个月后,小颜的变化显而易见:胸闷心慌的频率从每天几次减少到每周一两次,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晚上能很快入睡。课堂上她能专注听讲,考试时也不再被莫名的胃痛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