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案例展示 > 患者案例

孩子不爱说话还自伤?晓璇的经历提醒:过度溺爱和控制要不得!

发布时间:2025-10-24

引言


初中生晓璇的故事,藏着不少家庭的隐性问题:爸爸事事不允许 —— 不让她和同学周末出游,不让她选喜欢的兴趣班,连穿什么衣服都要管。她慢慢不爱说话,心里的委屈越积越多,最后竟用自伤来发泄。这不是孩子 “不懂事”,而是过度溺爱和控制,把她逼到了压抑的角落。


简要概述


为了确保患者隐私安全,案例背景做了修改

晓璇自伤的背后,藏着三个关键原因:

一是 “被剥夺的自主权”,爸爸的 “不允许” 让她觉得自己像个提线木偶,找不到自我价值;


二是 “堵死的倾诉口”,每次想说说心里话,要么被爸爸 “我是为你好” 打断,要么被妈妈 “别惹爸爸生气” 劝回,她只能把情绪憋在心里;


三是 “错误的发泄出口”,长期压抑下,她找不到其他释放方式,才用自伤来缓解心里的憋闷。


应对方法(调整方法)


首先,给孩子 “选择权”,比如让她决定周末是看书还是和朋友小聚,哪怕是小事,也能让她感受到被尊重;


其次,学会 “认真倾听”,当孩子说 “我想试试” 时,别急着否定,先问一句 “你为什么想这么做呀?”,让她有机会把想法说透;


最后,帮孩子找 “健康发泄方式”,比如陪她跑步、画画,或是一起养盆小植物,让她的情绪有处可去。



结语


父母的 “爱” 从来不是把孩子裹在保护壳里,而是给她空间长大,给她机会表达。少点 “不允许”,多点 “我听你说”,孩子才不会把委屈憋成伤害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