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优眠科普】乖巧女儿怎么就得了分离焦虑症?

发布时间:2024-07-03

安安(化名)今年6 岁,一年级新生,是家中的“二宝”,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没有任何重大疾病。

这学期刚入学,安安就出现了在校门口哭闹、不肯进学校的情况。据安安自述,她一到学校门口就特别不想和爸爸分开,她会拼命地哭,哭得很大声,试图以哭泣挽留爸爸,让爸爸一直陪着自己。 

之后,安安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从校门口哭闹到教室门口,始终不让他走,最后演变成了陪读。更夸张的是,爸爸哪怕要上个厕所,也要跟着去男厕所门口守着。 

事态严重到爸爸不在时,安安无法独自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学习,一直哭闹,影响了其他学生正常听课。带去医院看病才知道女儿患了分离焦虑症障碍。

微信图片_20240703171617.jpg

 关于分离焦虑症

家人十分费解安安为何会患上分离焦虑症,明明就不存在重大躯体疾病及家族精神病史,怎么就有这个病了呢?那么什么又是分离焦虑症?

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个体在与依恋对象(如父母、亲人等)分离或预期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相符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情绪反应。

 特征

1、过度担忧与害怕与亲密者的分离。

2、焦虑情绪可持续数周或数个月。

3、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胸闷、头痛等。

微信图片_20240703171624.jpg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是分离性焦虑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情绪。

行为疗法

● 系统脱敏法:

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与分离相关的情境,使其逐渐适应并减少焦虑反应。

例如,从短时间分离开始,逐渐增加分离时间,直到患者能够忍受较长时间的分离。

● 放松训练:

教导患者使用深呼吸、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以减轻在分离情境下的紧张情绪。

微信图片_20240703171633.jpg

认知行为疗法

纠正患者关于分离的不合理认知,如“一旦离开父母就会发生危险”等,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教授患者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正念冥想、情绪调节等,以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

精神分析疗法

对于症状较为顽固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精神分析疗法来探索其内心冲突和不良潜意识,以消除导致焦虑的根源。

结 语

如果分离焦虑症较为严重,且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ta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克服此种情绪问题。

或者您有任何感受、建议或者想要分享您的故事,欢迎在下面的留言区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