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厦门优眠科普|孩子不断吸鼻子、眨眼……这是他们在求助!

发布时间:2024-08-02

小军今年8岁,活泼好动,上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平时就有眨眼、吸鼻、噘嘴、伸舌、摇头、点头、耸肩、动臂等动作,严重时全身抽动,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父母不以为意,觉得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

放假后的某天天,一直在玩电脑游戏的小军突然全身抽动不止,家人发现立即送往医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

抽动症,学名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容易被误解的疾病。

它是一种不自主地、反复快速地 1 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

在患病早期,孩子会出现不自主地抽动、眨眼、点头、怪叫、咧嘴做鬼脸......

但其实,这些行为并不受孩子自己的意愿控制,不是孩子故意的。

这些看似怪异的行为,恰恰是抽动障碍患儿发出的求救信号。

需要注意以下抽动症的特点

1、抽动症状常从面部开始

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到躯干及上、下肢。

2、抽动表现形式多样

抽动形式可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新的抽动症状可以取代旧的抽动症状或叠加在旧的抽动症状之上,如一段时间表现为眨眼,过一段时间变成耸鼻或者眨眼和耸鼻共存。

3、抽动表现有波动性

时轻时重,抽动的频率和强度有增有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能因为某些诱因加重。

加重抽动的常见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感染和被提醒,比如很多孩子在感冒后,或者在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会出现症状加重。

减轻抽动的常见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和睡眠。运动,特别是精细运动,如舞蹈或体育运动,通常也可减轻抽动。

治疗方法

1、行为疗法

是治疗抽动障碍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行为疗法,患者可以学会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抽动行为,从而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心理教育、肌肉松弛训练等技术。

2、药物治疗

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抽动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但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嗜睡、体重增加等。

3、综合治疗

通常包括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结合,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心理支持、家庭治疗等。

如果孩子不受控制的频繁出现一种或多种以上的抽动症状,又排除了其他的健康问题(比如说「眨眼——结膜炎」「吸鼻子——鼻炎」),需考虑抽动障碍的可能性,建议到正规医院的发育行为科 / 心理科 / 神经内科 等科室挂号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