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孩子叛逆不听话,爱撒谎,会攻击人……是品行障碍在作祟!——厦门优眠医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4-08-09

前 言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刑事案件的重要问题之一,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碰到一些问题少年,通常会认为是青春期的叛逆,直到他们真的做出来“大事”,对家庭、学校、职业规则或法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才会引起重视。

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1.45%~7.35%,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他们会采取过激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青少年品行障碍的主要成因

1

生物因素

研究发现若亲生父母有违法或犯罪,孩子寄养到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家庭或由自己抚养,孩子反社会型行为出现率高。雄性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儿童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的倾向增加。中枢5-HT水平降低的个体对冲动的控制力下降,容易出现违抗和攻击行为。智商低、围生期并发症等因素也与品行障碍的发生有关。

微信图片_20240809174217.jpg

2

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因素是品行障碍的重要病因。这些因素包括:父母患精神疾病,物质依赖、精神发育迟滞;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亲密的感情联系,对待孩子冷漠或忽视、挑剔、粗暴,甚至虐待孩子,或者对孩子过分放纵,不予管教;父母之间不和睦,经常吵架或打斗,分居或离异;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

3

社会环境因素

经常接触暴力或不良媒体宣传,接受周围人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结交有抽烟、酗酒、打架、斗殴、敲诈、欺骗、偷窃等行为的同伴等都与品行障碍的发生有关。

表现特征有以下几点

1

攻击行为

侵犯和攻击他人的行为,表现为躯体攻击或言语攻击。在幼儿园好推拉或动手打其他小孩。到了学龄期,攻击行为明朗化,言语伤人、打架斗殴、课堂上骚扰别人、对抗老师、 恃强欺弱,不受团体欢迎,易遭教师或其他家长的投诉。

可能还伴有自伤自虐行为,虐待小动物,威胁恐吓其他弱儿童童,勒索他人钱物,或强迫别人为自己做事。

2

说谎

经常有意或无意地说假话,这种行为一般出现于7岁以后,开始说假话是为了逃避父母或教师的惩罚,后渐变为经常性说谎,以至于家长或老师难于辨别其讲话的真假。

3

偷窃

偷拿行为往往始于学龄期,经常偷拿同学的学习用具或钱物,在家经常偷拿父母的钱, 或把家里的东西往外拿。遭父母严厉体罚时会立刻承认错误,但过后往往变本加厉地偷窃。有的通过行窃来寻求刺激,有的则偷拿父母的钱为满足自己而挥霍,少年期的偷窃往往是构成少年违法的一部分。

4

厌学、逃学和离家出走

一般始于学龄期,开始多为逃避父母老师的惩罚而逃学或不敢回家,加之对学习不感兴趣而旷课逃学,外出游玩。外出游玩的刺激会给这类儿童带来愉悦和满足感,因而逃学和离家出走极容鉍形成习惯。

5

恶作剧

往往编造一些出人意料的、不可理喻的和胆大妄为的恶作剧来捉弄同学、老师或父母, 其程度远超过他人的承受力,并从他人的恐惧或喊叫声中获得刺激感与满足。

6

破坏行为

破坏他人东西或公物,年幼时多破坏自家物品。起初多是出于好奇而摆弄、破坏玩具或物品等。学龄期后则表现故意破坏家中或别人的东西,破坏学校公物或破坏景物。破坏行为或出于报复心理,或属于冲动行为,亦可能以破坏他人物品来取乐。

微信图片_20240809174224.jpg

治疗方式

1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必须取得父母的积极参加和合作才能得以实现,并取得成效。家庭治疗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亲子间的关系;

纠正父母对子女不良行为采用的熟视无睹或严厉惩罚的处理方式;训练父母学习用适当的方法与子女进行交流,用讨论和协商的方法,正面行为强化辅以轻度惩罚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减少家庭内的生活事件及父母自己的不良行为。

2

行为治疗

主要针对患者进行,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表现,可选用阳性强化法、消退法和游戏疗法等。治疗目的逐渐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促进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

3

认知疗法

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原因,考虑后果,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药物治疗

品行障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但对其伴随的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可对症进行药物治疗,如对情绪抑郁或焦虑患儿进行情绪调节剂治疗等等。

结 语

总的来说,品行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放任不管也许会影响一生。但通过及早发现、预防和有效应对,是可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的行为模式,实现积极的人生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服务,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也希望未成年的惨案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