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孩子出现品行障碍怎么办?——厦门优眠医学中心

发布时间:2024-09-06

前 言

USLEEP

小风是一名8岁的男孩,正在读小学。他的父母几年前离婚,他便跟着父亲生活。父亲是一家4S汽车店的老板,在经济上很富裕,而且人脉很广,平时也给小风许多零花钱,但是却对他的教育不闻不问。

虽然小风并不缺钱,他却觉得伸手向老爸要钱丝毫没有乐趣。一开始他会偷家里父亲的钱,再后来,小风逐渐发现偷对他来讲是种乐趣,是捉弄人的方式,所以他开始有了“我偷固我在”的信念,偷成了常态。

小风所表现出来的偷窃行为被诊断为“青少年品行障碍”。

青少年品行障碍行为

青少年品行障碍是指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反复出现的、持续的反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包括:经常过分地打斗、伤害他人或虐待小动物,有意地破坏他人东西,故意放火,多次偷窃行为,无故逃学,无故离家出走、惹是生非、酗酒、赌博以及其他触犯刑律的行为等。

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1.45%~7.35%,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9:1,患病高峰年龄为13岁。他们会采取过激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甚至危害生命安全。这些行为包括使用武器、恐吓、闯入别人的家,对他人或动物进行躯体虐待。在情绪反应上体现神经质、焦虑、不安、担忧、敌意、易激惹的特点。 

生物学因素

研究发现若亲生父母有违法或犯罪,孩子寄养到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家庭或由自己抚养,孩子反社会型行为出现率高。雄性激素水平高的男性儿童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的倾向增加。

中枢5-HT水平降低的个体对冲动的控制力下降,容易出现违抗和攻击行为。

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因素是品行障碍的重要病因。这些因素包括:父母患精神疾病,物质依赖、精神发育迟滞;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亲密的感情联系,对待孩子冷漠或忽视、挑剔、粗暴,甚至虐待孩子,或者对孩子过分放纵,不予管教;父母之间不和睦,经常吵架或打斗,分居或离异;父母有违法犯罪行为。

心理因素及应激事件

心理因素是导致心身疾病的内因,主要包括情绪因素和个性特征。生活中遭遇的应激事件如:离婚、丧亲、工作变动、突发灾难等,都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创伤,并导致躯体不适。

治疗与干预

心理行为干预是品行障碍治疗的主要方法。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需要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的整合式的干预方案,同时治疗需要解决环境中的一些有害因素。有证据表明,多元系统干预、学校和家庭联合追踪干预等对品行障碍的干预有效。经典的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等可以用于品行障碍的治疗。

尚无针对品行障碍的特殊治疗药物,多数为针对共病疾病的治疗。目前很少有设计良好的关于品行障碍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的证据相对最多。

USLEEP·XIAMEN

结 语

品行障碍的治疗不是一般父母可以完成的任务,它的治疗对于专业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都是一项挑战。

如果孩子真的发展出这种问题,一定要寻求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