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青少年深陷网瘾泥潭,背后藏着咆哮的父亲与隐忍的母亲,家庭风暴如何化解?

发布时间:2025-05-08

前言

凌晨三点,小阳(化名)蜷缩在卧室飘窗的阴影里,手机屏幕的蓝光将他的瞳孔染成诡异的灰紫色。游戏界面的提示音与窗外呼啸的风声交织,他机械地滑动屏幕,任由虚拟角色在赛场上厮杀。茶几上堆着吃剩的泡面桶,数学作业本上的字迹停留在三天前,而父母房门紧闭,似乎早已放弃了深夜的劝阻。

青少年网络成瘾


这样的场景,正在无数个家庭中上演。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0-19 岁群体中,网络成瘾率高达 10.6%。这些深陷网瘾泥潭的少年,表面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刺激,实则是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情感缺口的填充物。

心理学研究表明,网络游戏的即时奖励机制能快速刺激多巴胺分泌,让孩子在学业压力、社交挫败或家庭矛盾中,获得短暂的掌控感与成就感。就像小阳,自从父母离异后,父亲的严厉斥责与母亲的频繁缺席,让他在游戏中找到了缺失的认同感。

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

是上网失控,无法自制地、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网络活动,强迫性地经常使用网络,沉迷于网上活动而难以摆脱,并因此损害了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两极分化的家庭教养方式

咆哮的父亲,习惯用高压手段对抗网瘾,却忽视了孩子渴望被理解的内心;隐忍的母亲虽给予物质关怀,却缺乏情感沟通,最终导致亲子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教育专家指出,青少年网络成瘾往往是家庭关系的 “镜像”,当现实中缺乏平等对话与情感支持,虚拟世界便成了避风港。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

家长要以身作则

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尽量多进行户外的亲子互动。如发现网络过度使用的苗头,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网络使用成瘾的状态和危害,形成亲子同盟,尽早干预、合理引导。绝对不可忽视和放任不管,以免“疾入骨髓“而悔终生。

寻找问题根源

如果成瘾者是由于性格、情绪、压力等社会心理问题,导致躲避现实、忧愁无法发泄而出现的网络成瘾,可以根据以上原因逐步对应调整和解决。

降低网络使用频率

远离网络环境,降低网络使用频率及每次使用时间,逐步递减,避免孩子因突然断网而致报复性重复依赖。

充实现实世界的生活

让孩子尝试更多兴趣爱好,并每天安排和朋友一起运动的时间,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协助孩子将电子产品放置在不易看到的地方,减少孩子上网的冲动;孩子上网时启动青少年保护模式。

寻求帮助

对于伴有冲动行为、情绪失控等影响亲子关系和社会功能的情况,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诊治,必要时考虑药物治疗,可同时合并心理治疗。

结 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在前几年的特殊环境下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且常见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使用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