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别忽视!这些习以为常的10个举动,可能藏着心理创伤的影子。

发布时间:2025-05-10

前言

你是否常常不自觉地做出某些行为,却从未深究背后的原因?其实,那些习以为常的举动,很可能是经历创伤后的应激反应。从日常的情绪波动到下意识的行为模式,这些看似普通的表现,或许都在诉说着内心深处未愈的伤痛。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 10 个 “正常” 行为的神秘面纱。

“正常”的10个行为1频繁且过度道歉

你是否总下意识道歉,即便错不在己?这多因童年长期被批评,或被灌输“错在自己”的观念。长期积累的羞耻感,会让成年后的你在面对潜在不满时,条件反射般道歉,试图以此获取认可、平息矛盾。

2极度害怕被抛弃

在亲密关系或友情里,总害怕被抛弃,所以过度迎合?这通常是因为成长中经历重要他人离去,或原生家庭缺乏稳定关爱,导致内心安全感匮乏,恐惧关系破裂 。

3难以接受他人的善意

收到赞美、帮助或礼物时,常感到不适并本能拒绝?这往往是因为过往善意背后多藏伤害或条件,让你对他人好意产生不信任,形成防御机制。

4情感麻木或过度反应

总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强调自己失眠、头痛、心烦,以此为理由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并且安于现状,既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也不积极地诊治。

5过度警觉,时刻保持防备

无论在户外还是室内,都对周遭环境和他人行为高度警觉,一点动静就紧张不安。比如吃饭必选背靠墙、视野开阔的座位,睡觉易惊醒。这种过度警觉,是创伤后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即便危险实际并不存在。

6回避社交,倾向独处

总是拒绝社交邀约、找借口宅家,即便参加也倍感不适、想尽快离场?这种社交回避,往往源于曾在社交中遭受嘲笑、排挤或欺凌,导致内心恐惧社交,将独处视为安全港湾。

7沉迷工作或某一事物

沉迷工作、游戏、追剧等活动无法自拔?表面是热爱,实则是用这种方式逃避现实中的情感困扰与压力,麻痹自己,借此躲进一个暂时可控、安全的世界,逃避内心创伤与痛苦。

8睡眠障碍

长期被入睡难、多梦、易醒困扰,躺卧时大脑活跃难眠?这多与创伤经历相关。夜间创伤记忆更易浮现,像经历暴力者常于梦中重现场景,进而严重拉低睡眠质量。

9暴饮暴食或饮食紊乱

用过度进食缓解焦虑,或走向厌食、节食极端?创伤引发的负面情绪,使人或借控制饮食寻求掌控感,或把食物当情绪安抚剂。但暴饮暴食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损害身心健康。

10频繁回忆创伤事件

过去的创伤经历常不受控地在脑海中反复闪现,如放电影般挥之不去,随时干扰生活与情绪。这是因为创伤记忆在大脑中刻下烙印,大脑虽试图处理,却因各种原因难以将其整合,才不断重现。

结 语

倘若你发现自己存在上述行为,不要惊慌,这并不意味着你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若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个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