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遭遇创伤后,为什么有些人会 “忘不掉、躲不开”?—— 聊聊应激反应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5-05-22

前言

经历过严重车祸、自然灾害或暴力事件后,有人会反复被痛苦回忆纠缠,甚至出现 “仿佛重新经历灾难” 的可怕幻觉。这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出的信号,它并非 “脆弱” 或 “矫情”,而是大脑在极端压力下的正常反应。

PTSD 的典型症状

侵入性症状

PTSD 最令人痛苦的,是那些毫无预兆的 “记忆突袭”。患者可能在上班途中突然 “闪回” 车祸现场,眼前浮现玻璃碎裂的画面,甚至能清晰感受到当时的疼痛与恐惧;或是在夜深人静时,被创伤相关的噩梦惊醒,分不清梦境与现实。这些侵入性记忆像被按下循环播放键,反复折磨着患者的神经。

回避行为

为了避免再次体验痛苦,患者会不自觉地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一切。比如经历过校园暴力的人,不敢路过曾经的学校;遭遇过背叛的人,难以再信任他人。这种回避看似保护自己,实则让生活圈子越来越小,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情绪与认知的崩塌

PTSD 还会改变患者对世界的感知。他们可能变得情绪麻木,对曾经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是陷入过度警觉,一点风吹草动就惊恐万分。更严重的是,患者常产生 “都是我的错”“世界充满危险” 等消极认知,加剧内心的痛苦。

过往创伤与环境压力

童年创伤(虐待、忽视、重大变故)及长期高压环境(高强度工作、经济压力、家庭关系紧张)易引发心理危机,当压力超承受极限,自伤可能成为对抗痛苦的方式。

科学干预:走出创伤阴影

心理治疗:重建心灵防线

1、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 “暴露疗法” 和 “认知重构”,引导患者直面恐惧,重新理解创伤事件。比如,治疗师会帮助患者逐步靠近引发恐惧的场景,同时纠正 “世界永远危险” 等错误认知。

2、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

患者在回忆创伤记忆的同时,跟随治疗师的指令进行眼球运动。这种看似简单的方式,能帮助大脑重新 “整理” 混乱的创伤记忆,减轻情绪冲击。

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的 “辅助剂”

怀疑自伤倾向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心理治疗是关键,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变负面思维行为模式,辩证行为疗法提升情绪调节等技能,心理动力学疗法深挖潜意识冲突与创伤。伴抑郁、焦虑等症状者,药物治疗可辅助缓解情绪痛苦。

亲友支持:黑暗中的一束光

除了专业治疗,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陪伴同样重要。比起说 “别想太多”,耐心倾听、默默陪伴更能给予患者安全感。一句 “我在”,或许就是他们坚持治疗的动力。

结 语

PTSD 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需要被重视的 “心理伤口”。如果你或身边人正经历创伤后的痛苦,请记住:寻求帮助不是软弱,而是勇敢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