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超六成精神分裂患者在忍 “看不见的疼”,别再忽视了!

发布时间:2025-07-03

前言

当精神分裂患者说 “我浑身疼”“胃里像有石头” 时,很多人会下意识认为这是 “想多了”。但临床数据显示,超六成精神分裂患者存在躯体症状,这些疼痛并非虚构,且与普通躯体症状有着本质区别。若忽视这种 “隐形疼痛”,不仅会加剧患者痛苦,更可能阻碍精神症状的康复。

精分与普通躯体症状区别


症状与病因的 “分离性”

普通躯体症状多由器质性病变引发,如感冒发烧、胃炎胃痛,病因明确且症状与疾病相关。而精神分裂患者的躯体症状常“查无实据”——主诉“心脏被攥住”“皮肤下有虫爬”,但检查均无异常。 

这种“分离性”源于大脑功能紊乱扭曲躯体感知,如同“身体雷达”故障,将正常生理感觉误判为病理疼痛,甚至凭空制造不适。



与精神症状的 “纠缠性”

普通躯体症状独立存在,如关节炎痛不引发幻觉。但精神分裂的躯体症状常与幻觉、妄想绑定:被害妄想者觉被射线照射致骨痛,听幻觉者因幻听引发头痛等,躯体不适又强化精神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曾有患者因坚信体内有芯片而腹刺痛,抗精神病药起效、妄想减轻后,疼痛也消失,此为两者纠缠的典型。



患者对症状的 “异常认知”

普通人躯体疼痛会主动就医,精神分裂患者对躯体症状的认知却常扭曲:有的认为疼痛是“外星人的惩罚”而拒医,有的忽视真实疾病(如胃溃疡),觉得“疼是幻觉”。这种认知偏差会延误干预和治疗。


科学干预

先 “排查” 再 “干预”

精神分裂患者可能并存真实躯体疾病,干预第一步需全面体检排除器质性问题。若发现胃溃疡等疾病,应优先对因治疗,以减轻患者精神负担。



优化药物方案,双管齐下

抗精神病药物是基础,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控制幻觉、妄想的同时,对部分躯体症状(如肌肉紧张、焦虑性疼痛)有间接缓解作用。若躯体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联用对症药物,但需严格避免药物滥用。



心理干预:助患者识身体信号

认知行为疗法可纠正患者对躯体症状的扭曲认知:通过记录疼痛的时间、场景及伴随想法,经心理疏导区分真实疼痛与精神症状引发的错觉,同时学会深呼吸等技巧缓解紧张。



从 “否定” 到 “陪伴观察”

家属若不理解而否定患者疼痛,会加重其孤立感。正确做法是:陪伴记录症状细节供医生参考,患者疼痛时温和回应,而非质疑或忽视。


结 语


精神分裂的躯体症状,是大脑与身体的 “错位对话”。它既不是患者的 “矫情”,也不是单纯的 “心理问题”,而是需要被正视的疾病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