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身体频频拉响 “警报”,你的情绪该 “检修” 了。——躯体化障碍

发布时间:2025-07-04

前言

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时常有这样一群患者:他们反复诉说头痛、腹痛、胸闷等身体不适,跑遍各大医院做了无数检查,却始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这些人很可能患上了躯体化障碍,但由于该病症识别率低,常常面临误诊,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

被忽视的心理 “呐喊”

躯体化障碍临床常见但识别率低、易误诊为躯体疾病。其以身体症状为主,患者常坚信自身有严重躯体疾病而反复求医,不愿接受心理病因;医生面对复杂症状时,也倾向优先排查躯体疾病,易忽视患者心理因素。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躯体化障碍或其他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个体发病风险会增加。


人格特质

神经质人格者情绪稳定性差,对身体不适更敏感,易过度担忧健康。


心理应激

长期处于失业、亲人离世等重大压力中且无法有效应对,心理压力累积可能致病。


神经递质失衡

大脑中血清素、多巴胺等水平异常,干扰身体感觉的处理和认知,或引发该障碍。


躯体化障碍的典型表现

躯体化障碍症状复杂且累及多系统。慢性疼痛表现为部位不固定、程度不一且多变的头痛、背痛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有心悸、胸闷、呼吸急促;胃肠道症状常见腹痛、恶心、腹泻或便秘,影响正常生活;泌尿生殖系统中,女性有痛经、月经紊乱,男性存在排尿不适;假性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麻木、震颤、视力模糊等。

这些症状常持续数月至数年,且会不断出现新症状。患者反复就医检查却无器质性病变,治疗效果差,加重焦虑痛苦,易过度担忧健康,严重干扰正常生活与社会功能。



走出困境的途径


及时就医

怀疑患有躯体化障碍,需及时就医。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通过问诊、心理评估和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治疗采用综合疗法。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分别帮助患者改变思维行为、理解症状心理成因、获得情感支持。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常使用抗抑郁剂和抗焦虑剂缓解症状,辅助药物可改善睡眠问题。


家人与社会支持

家人和社会支持对患者意义重大,家人应理解关爱患者,鼓励其配合治疗;患者自身也要认识身心联系,通过运动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结 语


躯体化障碍虽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患者是可以逐渐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社会能够对躯体化障碍有更多的认识和关注,让患者不再因疾病被误解和忽视,能够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