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孩子说谎怎么办?别慌!孩子说谎分 “无害” 与 “危险”。

发布时间:2025-07-05

前言

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家长常担忧其道德滑坡。但从儿童心理学来看,说谎是成长必经之路,就像学走路会摔跤。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研究发现,2 岁左右孩子开始尝试说谎,5 岁时几乎所有孩子都有过说谎经历。因此,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不应急于批判,而是要分辨哪些无伤大雅,哪些需要警惕。

无妨的谎言:成长路上小插曲

有些谎言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表现,家长不必焦虑。想象性谎言常见于3-6岁孩子,他们因幻想与现实混淆,说出如“和恐龙玩耍”等话语,这是创造力的萌芽,家长可参与游戏并引导区分现实;


防御性谎言源于孩子对惩罚的恐惧,70%的孩子会因此说谎,家长过激反应会强化这一行为,应以温和态度引导其诚实;讨好型谎言展现孩子的社交敏感,如夸赞饭菜好吃,家长可肯定善意,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想法 。


有害谎言:需要警惕的信号

相较于无害的谎言,有些谎言带有恶意或潜在危害,需家长警惕。故意伤害他人的攻击性谎言,如诬陷同学偷东西、编造谎言独占玩具,是不良价值观的体现,若不加纠正,易使孩子形成扭曲处事方式,家长应严肃批评,引导其认识错误、承担后果。

谋取利益的欺骗性谎言,像为获零花钱或奖励而说谎,一旦形成习惯,可能发展为成年后的欺诈行为,家长需及时制止,培养孩子通过正当途径满足需求的意识。

而习惯性说谎最为危险,当孩子将说谎作为常态,会影响人际交往与学业发展,此时家长需反思教育方式,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结 语

孩子的谎言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的心理需求与成长困惑。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每一次说谎经历,都是在为他们未来的正直品格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