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如何跨越人际交往的坎?

发布时间:2025-07-25

前言

“孩子明明想和同学玩,却总被排挤怎么办?” 很多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他们并非不愿社交,而是注意力缺陷让人际交往变成了一场 “隐形的挑战”。

注意力不足的后果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社交常遇难题:聊天易走神致同伴不愿交流,游戏中因没听清规则频繁 “犯规” 引发不满,情绪调控弱易激动沮丧让友谊降温。这些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大脑难同时处理社交信号、规则记忆与情绪管理。

家长不当干预会雪上加霜:急着指责 “不专心”、强迫道歉等做法,会让孩子更怕社交,产生 “不受欢迎” 的自我否定。其实孩子内心渴望友谊,只是需要更具体的引导。


跨越社交从 “拆解步骤” 开始

比如教孩子 “听人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用简单口诀记住游戏规则;提前演练可能遇到的场景,比如 “想加入游戏时可以说‘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这些具体的方法,比空洞的 “你要注意点” 更有效。


培养 “即时反馈” 能力

家长日常聊天可多问“刚才妈妈最后说什么”,训练倾听专注力;玩桌游时设简单规则,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会守约定。孩子做到时及时肯定“你认真听同学讲话了,特别棒”,正向激励能增强其社交信心。


学校和同伴的理解

老师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多给孩子 “小提醒”,比如拍肩膀示意他注意;鼓励其他同学多一点耐心,告诉大家 “他不是不礼貌,只是需要慢一点”。当周围人用包容代替误解,孩子会更愿意尝试社交。


不强求变成社交达人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进步节奏不同。别强求他们一下子变成 “社交小达人”,而是关注细微的成长:今天主动打招呼了,游戏中遵守规则的时间变长了,这些都是突破。


结 语


注意力不足的孩子不是 “社交绝缘体”,他们只是需要更适合的引导和更包容的环境,而这份温暖的社交体验,又会反过来促进他们专注力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