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童年时没被好好爱过的人,长大后总像带着隐形的伤口:害怕被拒绝,习惯讨好他人,遇到善意时第一反应是怀疑,甚至不敢坦然接受自己值得被爱。但人生从来不是单向轨道,成年后的我们,完全可以学着当自己的 “父母”,重新养育自己。
学会 “看见” 自己的情绪
童年缺爱的人习惯藏起情绪,难过时强装坚强,委屈时自我安慰“没关系”。试着像对待受伤孩子般对待自己:焦虑时停下说“我知道你难受,我陪着你”;被否定时抱抱自己,告诉自己“你的感受很重要,不必因他人评价否定自己”。承认情绪的存在,便是治愈的开始。
用行动填补童年空缺
童年缺的陪伴、肯定与偏爱,成年后可自己补。买想吃的零食,周末去公园晒太阳,花时间陪自己;小事做完夸句“你今天做得很好”,补回缺失的鼓励。这些小举动,会让内心渐暖渐踏实。
建立“安全的内在对话模式”
童年常被否定者,内心总有苛责自己的严厉声音。可换成温和语气:犯错时不说“你真没用”,改说“没关系,谁都犯错,下次更好”;遇困时不说“你肯定不行”,改说“很难,但愿意尝试就很棒”。用善意语言待自己,如给内心种柔软草地。
重新养育自己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带着理解和解。不必强逼自己立刻强大,允许偶尔脆弱,接纳不完美。像园丁护幼苗般给阳光、水分和耐心,内心伤口会在温柔中慢慢愈合。=
结 语 当你开始像爱孩子一样爱自己,会发现童年的空缺正在被填满,内心的力量在悄悄生长。原来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爱与安全感,最终都能通过自己的双手,稳稳地握在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