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孩子放了假就窝在房间里,喊他出门总说‘没意思’,怎么办?” 后台常有家长发来这样的困惑。越来越多孩子习惯从早到晚宅在家里,抱着电子产品消磨时光,对窗外的世界提不起一点兴趣 —— 可这样的状态,正在悄悄藏起孩子眼里的光。 宅家里的孩子不利于成长 长期宅家里的坏处 长期宅家的孩子,很容易陷入 “低能量循环”。白天见不到阳光,缺乏运动,身体会慢慢变得没力气;总是独自待着,少了和同伴玩耍、和自然接触的机会,表达能力、社交勇气也会悄悄退步。更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的好奇心会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中慢慢变淡,原本对昆虫、花草、云朵的新鲜感,渐渐被屏幕里的内容取代,慢慢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宅家里不利成长 千万别让 “宅” 困住孩子的成长。只有走出去,孩子才能真正汲取天地间的能量:在公园里追着蝴蝶跑,感受风拂过脸颊的惬意,身体会变得更有活力;和小伙伴一起搭积木、玩游戏,在互动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哪怕只是蹲在路边观察蚂蚁搬家,或是抬头看看天上的云卷云舒,都能让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得到锻炼。 带孩子出去走走 家长不妨主动带孩子 “走出舒适区”:周末别只安排补习班,留半天时间去附近的公园、郊外的草地走走;平时多和孩子聊他感兴趣的户外活动,比如放风筝、野餐、观察植物;也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同学一起出门,让 “走出去” 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结 语 孩子的成长需要阳光、新鲜空气和丰富的体验。别让房间的墙壁挡住孩子看世界的目光,多带他走出家门,去感受自然的美好、人际的温暖,孩子的状态会慢慢变好,眼里也会重新亮起对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