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不行”“肯定做不好”“还是算了吧”—— 生活里,总有人把这类话挂在嘴边。看似简单的口头禅,其实藏着童年时未被察觉的印记,很多人都曾因同一种经历,养成了这样的表达习惯。 不要被童年印记影响 朋友小林(化名)就是如此,每次团队分配任务,她总先摆手:“我不行,别找我。” 后来聊起才知道,小时候她想帮妈妈整理书架,却不小心弄掉几本书,妈妈随口说 “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学画画时,刚画完就被老师说 “这画得不对,一点天赋都没有”。次数多了,“我不行” 就像种子,在她心里扎了根,哪怕长大后有能力做好,也会先否定自己。 身边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想尝试新事物,却被家人说 “你肯定学不会”;努力后没做好,听到的不是鼓励而是 “早知道你不行”。这些话看似平常,却像小石子,在童年心里堆起 “我不够好” 的高墙。长大后,哪怕没人再否定,那句 “我不行” 也成了脱口而出的保护色 —— 先说出 “不行”,好像就能避免再被指责。 但其实,那些童年听过的否定,从来不是你的错。就像小林后来慢慢发现,当年弄掉书只是意外,画得 “不对” 也只是老师的主观判断,不是她真的 “不行”。如果你也常说 “我不行”,不妨试着在说出口前停一秒:“这件事我真的做不到,还是我只是怕做不好?”
结 语 童年的印记或许会影响我们,但不会定义我们。慢慢学着把 “我不行” 换成 “我试试”,哪怕只是微小的改变,也是在一点点抚平过去的痕迹。毕竟,你比自己想象中更有力量,值得被肯定的,从来都不只是 “做好” 的结果,还有敢于尝试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