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明明爱孩子,却忍不住伤害他?学会 “情绪与行为分离”,告别养育内耗。

发布时间:2025-08-29

前言



不少妈妈都有过相似困扰:心里爱着孩子,却常忍不住发脾气;白天陪娃连轴转至崩溃,夜晚又因没耐心自责失眠。她们努力想做 “好妈妈”,却被养育的琐碎与焦虑裹挟,陷入 “伤孩子也伤自己” 的困境。


区分情绪,照顾情绪


朋友曾因孩子磨蹭错过兴趣班,当着外人说孩子 “笨”。话出口便后悔,见孩子红着眼眶沉默,又自我安慰是孩子不听话。直到夜晚,孩子递来画着 “妈妈别生气” 的纸条,她才落泪疑惑:明明想好好爱孩子,为何总用伤人的话推开他。


妈妈们陷入这种困境,并非 “不够好”,而是习惯将 “养育责任” 与 “自我情绪” 绑定。怕孩子落后就催学习,怕孩子受伤就过度管控,越紧绷越容易在孩子未达期待时失控,做出伤人举动。


破局关键,是 “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行为分开”。不是孩子 “不听话” 让人生气,而是自身疲惫与焦虑需被看见;不是孩子 “磨蹭” 让人烦躁,而是 “怕迟到” 的担忧需被接纳。


朋友后来尝试:快发火时先 “停 3 秒”,再和孩子沟通自己的着急,提议一起想办法。她还会在孩子专注时,留 10 分钟给自己泡杯茶放松;孩子哭闹时,先安抚好自己再去抱孩子。慢慢她发现,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不用强忍也能温和待娃;孩子感受到***稳定,反而更愿意配合。


结 语


养育从不是 “完美*****独角戏,而是亲子共同成长的旅程。允许自己有情绪,不转嫁孩子,便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 妈妈先活得舒展,才能传递温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