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周末在咨询室外,总能碰到满脸焦急的家长:“孩子最近总说没劲儿,作业拖到半夜,以前喜欢的兴趣班也不想去了,我以为是叛逆,批评了几次反而更沉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困惑,常常把孩子的情绪问题当成 “任性”“偷懒”,却没发现那些看似平常的表现,早已是情绪 “亮红灯” 的信号。 了解情绪,应对情绪 情绪耗竭的根源: 孩子的情绪耗竭是压力累积的结果。学业负担、社交焦虑,以及家长无意的比较和期待,都成了他们的压力。这些压力无法倾诉释放,久而久之便会 “透支”,表现出看似 “偷懒” 的状态。 情绪的 “伪装” 表现: 孩子不会直说情绪不佳,而是通过行为表达。如拖延走神、无病因的身体不适、敏感易怒等,这些看似 “不听话” 的举动,实则是情绪找不到出口的信号。 家长的应对关键: 家长应先接住孩子的情绪,而非急于纠正 “毛病”。用共情回应代替指责,给予他们 “可以脆弱” 的包容,而非 “必须坚强” 的要求。 日常情绪疏导: 平时要给孩子留 “放空” 时间,允许他们做喜欢的事来释放情绪;多聊轻松话题,少聚焦成绩,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结 语 孩子的情绪就像娇嫩的花朵,需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蔫蔫的迹象。别等问题严重了才重视,那些看似 “正常” 的小异常,可能都是孩子在向你求救。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理解,才能让孩子的心里始终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