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闻动态 > 健康科普

作业熬到凌晨,30% 孩子睡眠不达标:别让学业压力偷走成长。

发布时间:2025-10-08

前 言


“晚上 11 点,孩子还在赶数学卷子;早上 6 点,又得揉着眼睛起床”—— 这是很多家庭的日常。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睡眠达标率不足 30%,本该用来养精蓄锐的夜晚,成了 “作业战场”,背后是学业压力对孩子睡眠的 “吞噬”。


青春期睡眠障碍


第一,会让精力持续 “掉线”,白天上课容易走神、打哈欠,连简单的课堂内容都难以跟上,原本 10 分钟能完成的作业,可能要拖到半小时;


第二,会削弱学习能力,记单词、背课文时容易忘,做数学题时思路变慢,即便花了更多时间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还会让情绪变得 “易燃易爆”,一点小事就容易烦躁、哭闹,和同学相处时也常因耐心不足发生矛盾,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改变现状需合力


要改变这一现状,需三方合力:学校可优化作业设计,比如分层布置作业,避免 “一刀切”,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挑战拓展题,基础薄弱的孩子先夯实基础,减少无效熬夜;


家长要做好 “时间管家”,帮孩子拆解作业任务,比如把晚上的学习分成 “作业 + 复习” 两段,中间留 10 分钟休息,同时减少课外补习的盲目叠加,给孩子留出喘息时间;


孩子也可学会 “主动规划”,比如利用课间完成简单作业,回家后先做难度大的科目,避免拖延导致熬夜。


结 语


少点无效消耗,多些对睡眠的守护 —— 孩子的好精力、好状态,从来不是靠熬夜 “挤” 出来的,而是在充足睡眠里慢慢攒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