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家长发现,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 “怕声响”—— 听到一点响动就像惊弓之鸟,露出惊吓表情,半天没法平静。若追问后得知是校园暴力留下的应激反应,先别慌,这种状态的背后,是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被暂时打破了。 简要概述 为了确保患者隐私安全,案例背景做了修改 校园暴力带来的恐惧,会让孩子对周围环境变得异常敏感,哪怕是无关的响动,也会触发他对过往负面经历的联想,就像心里绷着一根紧弦,稍有动静就会 “警报拉响”。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孩子还可能变得沉默、胆怯,不敢主动表达想法,甚至回避上学、社交,这些都是他在试图保护自己,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应对方法(调整方法) 多陪孩子做 “安心小事”,如共读他喜欢的绘本、玩安静拼图,在熟悉互动中帮他放松神经;交流时不追问暴力细节,可轻声说 “想聊学校的事,我一直都在”,给孩子足够时间空间,避免加重心理负担。 其次,留意孩子的 “情绪信号”,当他听到响动表现出害怕时,及时抱抱他或轻轻拍拍肩膀,用行动告诉他 “现在很安全,我会保护你”,比说教更能安抚他的情绪。 最后,可和学校沟通,一起为孩子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比如让老师多关注他的状态,安排温和的同学与他互动,减少他在校园里的紧张感。 结语 孩子重建安全感需要时间,家长的耐心陪伴和坚定支持,就是帮他慢慢放下恐惧、找回自信的最好力量。
